- A+
蜂种的退化,更确切地说,蜂种种性的退化,是指某优良纯种蜜蜂(这里当然是指生产用纯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某些优良的经济性状逐渐消失的现象,以致在养蜂生产上没有什么使用价值,或虽能使用但收不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蜂种种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混杂
蜜蜂是在空中交尾,而且其婚飞范围又很广。因此,为保证某一优良纯种的纯度,就必须严格控制其交尾活动。然而,我国养蜂业的现状是生产规模小,多数场只有几十群蜂,少数大型蜂场也只有数百群和千群左右。
每个这样的蜂场既是生产性蜂场,生产蜂蜜、王浆、蜂蜡等蜂产品;又是一个“育王场”,自行培育处女王,就地交尾。
没有一个严格控制的隔离交尾场,在育王时从不根据经济性状和生产力的考察以及形态特征的鉴定来选择种用群,尤其是不注意对父群的选择和种用雄蜂的培育,根本没有一套良种繁育制度和方法。加上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蜂场为了追花夺蜜,纷纷南北长途转地,流动饲养。而在同一个地区内,往往又同时饲养着几个品种的蜂,如既有本地意蜂,又有卡蜂,甚至还有高加索蜂、东北黑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育出的处女王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纯种交配的。这样一来,天长日久,生产用纯种的种性不可避免地越来越混杂了。
当然,混杂本身是不会导致蜂群经济性状和生产力衰退的,在注意蜂种优选的情况下,混杂还往往是改良蜂种的有利条件。但是在不注意选种,不注意培养强群的情况下,混杂的蜂群中如果出现了遗传劣质结合的蜂群,也不会被及时发现而淘汰,这种混杂就会导致种性的退化。
2、高度近亲
高度近亲的情况在一般的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它主要出现在原种保纯单位,有时也会出现在长期与外地蜂场隔绝的山区小型蜂场中。
在原种保纯时,为了有更高的纯度,往往采用单群繁育的方式,这样,随代次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隐性不良基因将得到纯合,从而使蜂群生活力越来越衰退;同时由于高度近亲交配,在受精卵中还将出现50%的二倍体雄蜂,这些二倍体雄蜂幼虫在孵化后不久便被工蜂吃掉,因而蜂王的有效产卵量将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群势的发展。这样,该纯种(育种用纯种)蜂群表现出来的经济性状和生产力就将是很差的。但是严格的说,这种“差”并不是种性的退化,而是种性太纯的表现,它的优良性不但没有丢失,并且还得到了加强。通过高度近亲繁育,可使其种性一代又一代非常精确地遗传下去而保持不变。
小型山区蜂场,比如说只有二三十群蜂,如果最初的种王只有1~2只,每次养王又只有一个母群,并且又与外地峰场不接触,时间一长,也会造成蜂群血统的高度近亲,从而导致其经济性状和生产力的严重下降。这样的蜂场实际上是一个原种保纯的蜂场,该场饲养的蜂群就是一个很好的育种素材,只不过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时经济效益不高罢了,但其种性却是很纯的。
3、不良的环境条件
这里所说的环境条件包括蜜源气候条件和饲养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生物体与其生活的环境是不可分的,每一个优良的纯种蜜蜂都需要有一定的蜜源气候条件以及与其种性相适应的饲养管理指施,这样,优良的种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但是一般蜂场对这一点往往认识不足。例如一听说某一蜂种好,不管本地蜜源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否符合该蜂种的要求,就引进饲养。早几年曾有过一阵“卡蜂热”,听说卡蜂是一个优良的蜂种,就纷纷饲养卡蜂北方的蜂场饲养,南方的蜂场也饲养。殊不知卡蜂是大陆性气候的产物,不耐温湿,结果很多南方蜂场由于蜜源气候条件不适应它的要求而无法养好它。很多蜂场也不了解它对蜜
源气候条件反映敏感、分蜂性强的特点,而仍然用饲养意蜂的办法来饲养它,结果也养垮了,收不到预想的经济效果。
- 土蜂蜜微信号:fmbaike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