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蜂胶能调节血脂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蜂胶具有显著的调节血脂作用,蜂胶被誉为血管的清道夫,这与蜂胶中含有多种调节血脂的功能因子有关。研究发现,在具有调节血脂功效的10余类因子中,蜂胶基本上都有,特别是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等功能因子的含量十分丰富。
1、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扩张冠状血管等功能。
目前已发现的种类近3000种,主要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双氢黄酮类、黄烷醇类等。不同胶源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种类差异较大,含量也高低不同。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达12%以上,因而是蜂胶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世界各地蜂胶样品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70多种,主要包括黄烷酮、黄酮醇类、双氢黄酮类等。其中黄烷酮主要包括白杨素、芹菜素等,黄酮醇类包括槲皮素、芦丁、山奈素、鼠李素、良姜素、高良姜素等,双氢黄酮类包括乔松素、樱花素、柚皮素等。黄酮醇类是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降血脂物质,目前已从蜂胶中鉴定出20余种黄酮醇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典型代表有芦丁、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等,这些含有能增强毛细血管壁弹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抵抗力,保护毛细血管坚韧性,预防脑溢血等。蜂胶中槲皮素含量比较丰富,槲皮素是许多中草制剂中的含有,具有广泛的生理和制剂理活性,它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顾振纶等(1993)、赵雪英等(1996)实验证实,它具有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化学发光和聚集的作用;可抑制不同状态下的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以降低血管的紧张性,防血栓栓塞。芦丁、山奈酚,异鼠李素在蜂胶中的含量也十分丰富,赵玉捐等(2000)实验测定北京蜂胶醇提液的芦丁、山奈酚、鼠李素含量分别为0.19g/100g、0.17g/100g、3.89g/100g。黄烷酮类、双氢烷酮类是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另外两个大类。此两类化合物有降低血脂、强壮毛细血管和抗炎的作用。如白杨素、刺槐素是温带地区蜂胶的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它们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柚皮素、咖啡碱、4,6-二羟基-二氢黄酮、3,5,7-三羟基-黄酮醇等化合物也具有降血脂作用[10],并广泛分布于各地区的蜂胶中。另外,高血脂时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如SOD等活性减低,引起前列环素/血栓素A2失衡,血小板聚集性加强,释放5-羟色胺等,并增强凝血活性,这些因素间又互相影响,损伤内皮细胞,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形成AS。Scheler(1990)等研究认为蜂胶中类黄酮是最有力的自由基消除剂,可以清除烷氧基负离子自由基,并能减少过氧化物的生成。胡春等(1996)认为黄酮类化合物B环上3、4-邻二羟基是具有清除自由基生物活性的关键结构,其它位上的羟基起一定作用。
2、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具有降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PUFA按分子内第一个双链从甲基碳数起的位置,可分N-3和N-6等系列。如:亚麻酸(18:3,N-3)、亚油酸(18:2,N-6)、花生四烯酸(20:4,N-6)。在调节血脂方面,效果最为突出的PUFA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EPA和DHA。PUFA降底血清TC和TG的机理是抑制了内源性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合成。LPL和VLPL的降低则是通过抑制这两种脂蛋白的主要载脂蛋白ApoB108的合成,从而减少LDL和VLDL的生成量。PUFA明显升高HDL的机理在于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和抑制肝内皮细胞脂酶(HEL)的活性,前两种酶促进HDL的生成和成熟,HEL的抑制可使HDL免受降解。另外,PUFA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是N-3PUFA和花生四烯酸分别受脂氧化酶、环加氧酶和前列腺合成酶催化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在蜂胶中,PUFA的种类和含量十分丰富。蜂胶中已发现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近10种PUFA。茅力(1998)等测定了蜂胶醇溶液中的10种脂肪酸,发现蜂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量的57.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总量的34.8%,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23.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7.63%。SFA:MUFA:PUFA为1:0.93:0.61。不饱和脂肪酸(UFA)与饱和脂肪酸(SFAS)的比值超过1是天然食品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的一个转折点,换句话说,这一比值超过1的,其保健作用十分显著。
3、萜类衍生物蜂胶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物质,对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作用。
蜂胶中的萜类衍生物主要包括:⑴三环二萜类:主要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而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蜂胶中的二萜类物质主要有:8(17),13E-labdadien-15,19-二羧酸-15-甲基酯、19-氧代-8(17),13E-labdadien-15-羧酸、13-羟基-8(17),14-labdadien-19-羧酸。⑵倍半萜内酯类:主要是通过体外抑制脂合成酶,即乙酰辅酶A羧化酶、枸橼酸裂解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而降低血清胆固醇。蜂胶中倍半萜类物质主要包括喇叭茶烯、大根香叶烯等。
4、氨基酸某些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具有降血脂作用,它们主要是通过促进肠内胆固醇的排泄,与肠内胆固醇结合阻碍胆固醇吸收,对高胆固醇的人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对正常的人不起作用。
如硫代脯氨酸可使兔或大鼠形成的血栓长度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减轻,使血小板粘附性降低,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扳聚集。硫代脯氨酸有较弱的钙拮抗效应,而血栓形成、血小扳粘附和聚集过程均依赖钙的参与,因此认为硫代脯氨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钙拮抗效应有关。研究表明,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蜂胶中含有20余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等,它们在调节血脂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5、活性多糖类活性多糖是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化合物。
多糖中典型的种类有膳食纤维,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1)纤维素;(2)果胶类物质、半纤维素和糖蛋白等;(3)木质素。多糖类降血脂机理,仅知纤维素是与其吸收脂质特别是胆汁酸,并促进它们从机体内排泄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膳食纤维可降低机体对脂肪吸收,并使脂肪排出量明显增加。同时,由于膳食纤维表面带有很多活性基因,可以螯合吸收胆固醇而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反射地促进肝脏胆固醇的降解,降低血脂浓度。蜂胶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特别是单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就达10%以上。膳食纤维协同其它调节血脂因子发挥降血脂作用。
6、甾体类蜂胶中的甾体类物质主要包括:羊毛甾醇、胆甾醇、严藻醇、豆甾醇、chalinasterol、β-二氢岩藻甾醇。甾醇骨架中C3上有游离羟基,C5与C22上有双键,为降胆固醇活性所必需。
甾体类物质主要是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吸收,甾体皂甙与胆固醇生成不溶性络合物以减少胆固醇吸收,且随着甙基数的增加而促进沉淀。各种甾醇抑制胆固醇吸收的强度与C24上取代烷基有关,也与△22有关,其次是抗胆固醇代谢,如β-谷甾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的活性。综上所述,蜂胶含有丰富的调节血脂功能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但蜂胶中这些调节血脂的功能因子并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有不少是互相协同发生作用的,蜂胶在调节血脂方面独具特色。此外,蜂胶是一种含有复杂化学组分的天然物质,不同胶源植物来源的蜂胶其化学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差别很大,因此,不同产区的蜂胶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不同产区蜂胶的降血脂功能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蜂胶产品的开发中必需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 土蜂蜜微信号:fmbaike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